借PTO还魂,ICO不断“异化”新变种屡禁不止
近日,市场出现了一种名为PTO的新模式,正在面向大众发行代币融资。有分析人士指出,与ICO的其他变种一样,PTO面临合规和监管方面的各种问题,其不仅难以规避ICO发行中存在的风险,且募资平台本身的非合规特征也带来了新的监管风险。
近日,市场出现了一种名为PTO的新模式,正在面向大众发行代币融资。有分析人士指出,与ICO的其他变种一样,PTO面临合规和监管方面的各种问题,其不仅难以规避ICO发行中存在的风险,且募资平台本身的非合规特征也带来了新的监管风险。
自监管层在2017年9月4日叫停国内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以来,过去两年,央行等多部门联手,严厉打击ICO非法公开融资炒作,并对IFO、IMO、IEO等各类ICO变种形态进行多方围剿,监管成效显著。不过,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日,市场出现了一种名为PTO(Partition Token Offering,分区通证发行)的新模式,即平台为融资方做融资发行服务,可将融到的CXC(一种虚拟代币)生成收益模型,分区分批持续供应给融资方。有分析人士指出,与ICO的其他变种一样,PTO面临合规和监管方面的各种问题,其不仅难以规避ICO发行中存在的风险,且募资平台本身的非合规特征也带来了新的监管风险。(北京商报)
金色财经报道,近日,市场出现了一种名为PTO的新模式,正在面向大众发行代币融资。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相较于ICO和IEO等融资模式,PTO是一种基于模式公链衍生的投融资模式。与ICO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模式是一次性地收受融资款,而PTO模式下,项目方分批分次融币。尽管操作模式不一,但PTO也具有与ICO“同源”的特征,对于投资人和项目方而言,都缺乏合法的监管,且没有明确的门槛。肖飒进一步指出,与ICO的其他变种一样,PTO面临合规和监管方面的各种风险,且中介平台通常也不具有合法的资质,专业性和合法性皆应受到质疑。在ICO被严令禁止的当下,PTO仍然是一种违法的代币发行,其合法性有待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