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疫情中的香港,必须改变策略
文/陈根
香港的治理问题,包括时下的疫情风暴,网络上也有各种讨论,很多的言论对于香港
本来我已经决定不再就香港的疫情发表言论,大家也注意到我之前关于香港疫苗有关的言论都已经不见了。但
一
香港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城市,我们今天无法用西方或者中国大陆的任何一种方式直接简单
香港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至少
比如,就语言层面而言,在香港任何事情的播报都需要三种语言,即粤语、国语、英语,对于大部分的香港市民而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三种语言随意切换,并且自如。
再比如,从香港的假期而言,全世界的重大
那么,对于这样一座城市,其管理显然也有它的独特性。至少在这次疫情风暴以前,香港的疫情防控确实的整个西方左右民主社会中管理
并且,这个变种的实际致死率又不高,就导致特区政府一直在摇摆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疫情。而初期的摇摆是基于香港特定的现实情况,也就是香港很难做到让整个城市停摆下来,非常很多人都需要工作,很多的家庭甚至是没有厨房的,很多的市民的生活是必须外出的。
这次的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香港市民的一种文化,就是不论政府怎么做,被骂的永远都是政府的政策。比如香港特区政府是全世界最早采购了足够量的灭活技术疫苗与mRNA技术的疫苗,呼吁香港市民进行接种。但是香港市民的自我认知非常顽固,大量的人不接种疫苗。
二
按照香港政府2.22年2月27日更新的最新与,IAO接种数据情况来看,一针接种率达到了82%,两针接种率为69.3%,三针接种率为21.8%。这个数据还是这次疫情风暴出现以后,市民开始害怕死亡才直接拉上去的。
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香港的两针接种率一直在50%以下,三针接种率更是低
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香港市民对于疫苗是严重缺乏科学
因此,在当下,面对疫情中的香港,我们必须改变策略。在香港本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全民核实筛查。如果全民核酸筛查,我可以非常肯定
这也就是我一直反对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毫无意义的核酸筛查中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从来不关心每天政府统计出的确诊数据的根本原因。因为当下的香港,这波疫情早已经扩散,而当下的核酸筛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无非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不断扩大筛查范围,然后报道出更大的确诊数据,增加社会恐慌,增加国际社会的舆论负面;另一方面,是通过不断
三
我从一开始就一直呼吁,直到我所有的文章全部删除之前,我一直呼吁香港特区政府要立即停止毫无意义的核酸筛查工作。将有限的资源,包括人员与疫苗资源投入到三个方面中来:
第一,投入有限的资源到市民的疫苗接种工作中来,立即出台强制接种措施,对于能接种,或者是有接种需求的市民,在第一时间对其开展接种工作。然后由香港的病毒学家们给出专业的意见,就是如何最大程度的缩短针剂之间的间隔时间,并且针对于灭活疫苗与复必泰做出更细致的评估标准,就是针对于免疫力缺陷人群,适合哪一种接种方式。这才是特区政府应该做的,科学
第二,发挥病毒学家的专业力量,让他们向香港市民从科学的层面解释清楚疫情接种与不接种的后果,以及什么样的群体适合什么样的疫苗等。从科学的层面让市民清楚接种与不接种的后果,以及接种到什么程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明确告知如果年长者,以及免疫力缺陷群体,如果不开展接种,所要面临的风险,并且明确向社会公布政府医疗救治资源的有限程度。在这样的科学告知面前,我想香港市民如何继续顽固
第三,分散一部分核酸检测的资源与力量,投入到重症救治中去,尽可能
时下,方舱医院也建设好了,内地的庞大的援助医疗救治队伍也即将来港帮助救治。而我依然呼吁特区政府,立即出台严格并明确的疫苗接种方案,时下最重要的并不是全员核酸筛查,而是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并且要推进有效抗体的筛查工作,通过有效抗体率来构建全民疫苗屏障。
在短期内至少要将疫苗接种率推进到新加坡的水平,也就是85%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即两针接种,50%以上的人员实现3针接种。这是时下香港除了救治重症患者之外,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一个国际城市
最后,我在此呼吁香港市民,科学
珍爱生命,请从接种疫苗做起,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免受感染,或是感染了后再寻求救治。如果担心疫苗接种的后遗症与不安全,那么我可以肯定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