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中行外汇汇率:“万有引力”吸金 牛顿交易所遭维权
摘要:文|凯尔编辑|文刀近日,有用户反馈,充入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牛顿的币“易进难出”,不少投资者认为被骗,开始维权。成立于今年8月的牛顿(Newtons law)在投资者印象中“路子很野”,开创了“UPOS万


文|凯尔
编辑|文刀
10月24日,国家鼓励区块链发展的政策出台后,监管部门再次对虚拟货币行业投入整顿行动。
11月15日,上海市金融稳定联席办和央行上海总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场所排摸整治的通知》,要求各区整治办,对从事虚拟货币相关活动的企业进行摸排,并督促企业立即整改退出;不仅是上海,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发布相关风险提示,指出在京经营交易所属于违规行为。
沪、京两地释放出加强监管数字资产交易所的信号,主流媒体所言的“围剿交易所”或许不夸张。近几日来,投资者纷纷选择卖币避险,各交易所平台币齐齐下跌。
数字资产数据服务平台非小号也对交易所的数据收录选择谨慎。11月12日,非小号宣布下架牛顿、GGBTC、MGEX、BIBIT 4家交易所,理由是“三个工作日内无法取得联系”。


非小号接连下架4家交易所
检索过往的信息,牛顿在今年9月15日和非小号达成“战略合作”,信息被收录。仅不到两个月时间,牛顿就被非小号单方面下架。
牛顿官网显示,这家交易所成立于今年8月,是“全球首创的高频解封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相比一年前火爆的交易挖矿,这家平台的运营模式之一是“交易解封”。
有公开信息显示,凭借这一玩法,牛顿曾用短短43天时间,24小时成交量超越币安、OKEx等一众老牌交易所,跃居全球第二。
投资者陆凯告诉蜂巢财经,当时觉得这个模式很新颖,币充进来就翻好几倍,一点点交易解封再卖出就好了,稳赚不赔。
抱着这样的想法,陆凯成为了牛顿交易所的用户,现在,他很后悔当初的决定。
陆凯知道牛顿是因为一个名为VGO的代币。
9月6日,牛顿交易所宣布开启解封区交易板块,同时上线VGO,并开放VGO/USDT交易对。解封区是牛顿运行“UPOS万有引力”运营策略的关键。和其他交易所的交易区不同,凡是解封区上的代币,初始价格都是其他交易所市场币价的N倍。
换言之,用户从其他交易所充值代币进来,账面财富就会直接翻倍,但想要把钱提到自己的口袋并不容易。
据牛顿官方介绍,用户充值VGO进入解封区,会全部锁仓冻结。解锁只有一个办法,即充值USDT并购买解封区内的高价VGO,再通过频繁交易,逐步解锁VGO。每天最多解锁比例有上限,这个上限“由项目方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使用USDT购买VGO也有限制,交易被分成2个部分,50%可以自由交易,50%只能挂高于买入价万分之一的卖单来交易。如此一来,VGO初期实现了“只涨不跌”的盘面。


UPOS玩法示意图
牛顿的“万有引力”模式造成了一个奇观。9月6日当天,其他交易所VGO报价1.75元,而牛顿交易所中的VGO达到了11.2元,为市场价格的6.4倍。
陆凯被高倍的回报所吸引,从其他交易所购买VGO并充到了牛顿。起初,刷交易量的人很多,他回忆最快的时候5天就能回本,VGO最高涨到了28元,比市场价高了十几倍。
此时陆凯发现,随着VGO的价格越来越高,解封的速度也越来越慢,“因为有一部分卖单要高于实时成交价,但价格太高了,逐渐就没人去接盘,经常几个小时都卖不掉。”
随着解锁的低成本代币越来越多,VGO最后也没能“只涨不跌”。11月19日,VGO在牛顿交易所报价2.15元,相比高点跌超90%。
价格下跌,套牢了不少高位入场刷量的人,陆凯也是其中之一。目前,牛顿上的VGO价格仍是市场价格的4倍多。陆凯觉得,他的币即便全部解锁,卖出后也不能回本。
陆凯已经没了当初“稳赚不赔”的耐心,反而发现自己是“充币即被套”,“这种模式和内盘交易的资金盘做法没差别,都是先进场的人割后进场的人。”
除了解封难之外,陆凯也担心这家平台团队的行事风格。
10月19日,牛顿发公告称,为解决场外交易价格混乱的现象,暂时关闭场外OTC通道,导致导致用户无法提现出金,一度引发投资者恐慌。后来,牛顿又恢复了OTC交易,陆凯为此捏了一把汗。
10月下旬,牛顿发行了平台币NT(奶糖),而后将解封区的所有币种都移到了NT交易对下面,并下架了USDT相关交易对。这意味着,用户要继续刷量解封,必须要去兑换NT来操作。
11月11日,牛顿又发布公告称,为确保用户有足够的NT进行“万有引力”解封,将目前平台所有USDT置换成NT。之后,多名用户反馈,自己的USDT被平台私自冻结。
限制交易自由和资产出入自由的牛顿,让陆凯越来越担心,“万一跑路,钱肯定拿不出来了。”
据了解,目前很多亏损严重的用户已经组建了一个维权群,想向牛顿讨个说法。陆凯透露,现在维权者只能通过交易所的工单与客服交流,但得不到有价值的回复。


维权者与牛顿客服沟通截图
因UPOS模式火了一把的牛顿又因“模式”无法玩下去,遭到用户倒戈。
在牛顿之前,曾有不少交易所用差异化的运营方式占道,迅速崛起。但“个性化”的突围方式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难免成为导火索。
上个月,以“币股交易”为招牌的BISS交易所就被警方查封。有业内人士认为,“交易所差异化运营是商业套路,但走野路不能‘野得没边’,尤其不能触及法律和政策的红线。”
上海、北京的监管部门先后整顿、预警,大大小小的交易所无法逃离监管视线。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表示,两年前央行等七部委叫停ICO的情形历历在目。而在目前这轮清理整治行动中,打击重点预计还是会集中在集资诈骗、非法经营等罪名,对于地方上中小型涉币交易所的打击可能会是“首选”。
风雨欲来,剑走偏锋遭至用户维权的“牛顿们”显得十分危险。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